时间,是神奇公司的朋友,平庸公司的敌人(Time is the friend of the wonderful company, the enemy of the mediocre.) ~巴菲特(Warren Edward Buffett,美国投资大师)
台积电的张忠谋董事长,曾多次在演讲中提到,台积电之所以能够长期倍数成长,得力于台积电有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,它就像一座公共厨房,能帮半导体产业的客户省下大量的资本支出,能够设法量身订作精密、机密、亲密的晶圆,而且产生规模经济、范畴经济、期间经济、多元附加价值,在高阶先进的产品市占率遥遥领先他人,成功占据了全球成长中的科技产业的高价高阶环节的必要位置,并且提供给客户许多别人做不到的客制化服务,强者更强,所以能够一直得到客户别无选择的唯一爱用,因而长期成功地获利,为股东带来长期回报。
他也提到麦当劳、星巴克也是很好的商业模式,能够把一般没什么利润的汉堡、咖啡,利用营造环境氛围的附加价值,区隔族群,做到高利润高成长。
什么是商业模式?商业模式就是一套有效的固定成功获利模式,它能够长期有效完整解决客户的问题,持续改进效率,逐步实现客户愿景,化不可能为可能,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(高阶能力),并轻易排除竞争者,它包括了区隔内的客户习惯性的拥有使用爱用重用(重点是使用价值的深化与广化),而这个区隔客户的使用必须是长期的、高转换成本、重复的、大量的、确定的、会增加的、高利润的、逐渐普及的,能弥补成本,且先占先赢、一赢百赢,值得被使用及推广,持续表现高额股东权益报酬的一种获利模式。换言之,商业模式就是一种值得被使用及推广,具压倒性利基,而容易持续生出钱,进而愈赚愈多钱的模式,它或许是拥有精华土地、拥有特许权、拥有独占力、拥有订价权、拥有密切连结(无可取代、别无选择)、拥有多元使用价值、拥有无敌利器、拥有完胜极品、拥有顾客渴望的东西(最好是量身订作的便利捷径)、拥有自动化流程、拥有效率、拥有解药、拥有技术、拥有人才、拥有扩张性、拥有趋势…等等,然后能稳稳占据区隔客户的支出流,直如探囊取物,即使不景气也照样稳赚不误,它是安全投资者必须牢记在心的目标模式,这也是工业4.0的精神。
你是否曾发现你不得不长期去购买某家店、或某个品牌的产品或服务?为什么你会这样做?是因为没得选?因为它有人才?还是因为它最懂你的心?这就是他们成功的商业模式,也许可以考虑投资他们的股票。如果投资不看商业模式,不追究它的经营方式能否所向无敌、长治久安,这样盲目的投资很容易就会失败了。很多公司不是没有赚钱,它可能时赚时赔,或者是赚到的钱无法弥补成本,或者是现在有赚钱可是慢慢地没有赚钱。例如光碟片厂曾经和台积电一样很赚钱,但因为它没有门槛,竞争者一窝蜂杀价跟进,很快就夭折成赔钱的生意,而不能像台积电一样,不断研发高阶产品而屹立不摇、财源广进、生生不息。
一个好的商业模式,必须经过很谨慎的实地考察研究、设计规划及测试,符合容易被接受、容易成功、愈走愈顺的条件,而不是随便推理空想出来。现实和想像的差距,可以大到超乎想像。要成功需有概念,但有概念未必成功,举例来说,政府咨询各领域学者专家,理论上应该能高瞻远瞩,做出正确合适的投资决策了吧,可是从面板、LED、太阳能到WIMAX等案例看来,不自量力、贸然投入好几千亿的结果,却造成了巨额的损失(政府为了战略考量,例如能源自给自足,赔钱也要自己做,另当别论)。还有你看,唱歌和跳舞虽然都是表演,但年收入上千万的以歌星居多,却很少有高收入的舞者。对病人最好的药是药到病除,但对药厂最好的商业模式,却是药到病不除、治标不治本。我常想,很多的病不是不能医,例如近视,而是商业化的医疗体系不愿去医,这样眼镜业才能赚钱啊!
商业模式的研拟,首先应该要有一个列表清单,筛选出高利润高成长的产品、客户和地点。重点是高利润高成长。而我所谓的高利润,是指成本趋近于0,例如矿泉水,或是价格趋近无限大,例如房地产等等,而我所谓的高成长,是指应该会使用的人数很多,但目前尚未普及,例如智慧手机、自动化设备等等,而不只是表面暂时的增长走势。最好是像提神饮料那种,人们喝了还会想喝,多多益善,永不饱足。销售绝非强迫推销,让客户花钱受罪,而是找到好东西帮好朋友解决问题,是量身订作、对症下药的概念,设法帮客户找出完整解决方案,他别无更好选择,自然就会采用,而且做好售后服务,让客户买得安心吃得放心。产品研发与行销应是一整套针对区隔客户的完整配套解决方案、便利捷径,靠的不仅是产品,重点是怎么使用,和层层包覆的信任关系,能占据区隔客户的心中地位,进而占据他们的每年支出流。美国商业界有句话说:「采购IBM的产品你就不会失业」,而采购IBM每年就要纳税给IBM,它每年就稳赚现金流,多棒啊!
高利润高成长的产品,可以从现有的产品和服务中来寻找,并且分析相关的缺少品、互补品以及替代品。
所谓缺少品,是指供给有限,或使用需求暂时受限而有成长空间,
所谓互补品,就是同时使用可相得益彰的。例如客户有使用铅笔,他应该就会使用橡皮擦。
替代品,它有可互相替代的特性。例如原子笔可以和钢笔互相替代,在功能、省时、省钱、耐用、适用等方面能改良而替代原有的产品。
先从研究客户开始,把对的产品卖给对的客户,这是很重要的,因为一个有获利能力的商业模式,总要有客户长期买单支持。而且我们要瞄准的不是全部的客户,而是在特定市场区隔里的客户(称为区隔客户),他们因受本身限制而有特定倾向。区隔客户可视为公司的策略伙伴,策略伙伴若不忠诚,公司难以长久立足。所以应该透澈了解他们的特定需求(使用)如何不被满足(不满族),他们的最佳首选、别无选择的方案应是什么?例如,傍晚刚下班很累的人,最需要在公司楼下有个餐厅能就近吃晚餐,餐厅位置愈接近办公大楼,就愈能赢得这群下班族。我们要研究的,通常是在住宅区、商业区、观光区、或是工业区的区隔客户,他们受到某些限制、遇到某些问题,如食衣住行育乐医…等等,他们有必要固定使用某些解决方案或产品,而且准备要再使用,并且他们有足够的钱和意愿能支付相关的费用,然后再加上强固的连结关系和催化,使客户决定实际购买采用,甚至别无选择,长期爱用,因而产生企业的长期现金流。现金流的成长也很重要,就股东的立场,股价和股利的获利关键在于公司每股盈余的成长,而这成长又取决于生产端、客户端、环境端的结煹改变,方为踏实。
我们可以从客户所在的位置来做一个简单的区隔划分:
1.住宅区
在住宅区里面的的客户属于家庭或是学校的居民,还可再细分区隔族群,例如足不出户的宅男宅女、常去日式料理店的哈日族、在公园运动的银髪族、溜狗溜猫的宠物族、学校旁的学生族..等。他们会需要的产品或服务,自然包括了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乐、医疗…等等,如果想要在住宅区里面创业,就应选取这些类别的产品或服务,最好是利润高一些的,例如谚云:开冰店和诊所赚3代,并且了解这些家庭或学校的客户他们真正需要的附加价值是什么?(例如大学生喜欢星巴克的文青知性气氛)他们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?
2.商业区
通常是在交通便利的地方,如车站、传统市场、量贩店、百货店、夜市商圈、展览会、特卖会、商业办公大楼区…等等,这些地区的客户多半是,商业人士、上班族、逛街族、观光客、或是各种店家本身,所以在商业区就要卖这些客户会想要的产品,可能是卖一些批发的商品、或是比较时髦时尚、流行特殊的商品,或在住宅区一般买不到的商品,或是针对上班族的需要,例如领带、丝巾、或是上班族用的公事包…等等。
3.工业区
在工业区里面,有工厂、企业、外贸公司、科技园区、外贸加工区等等,在这些地方的客户,主要有企业人士和上班族,除了可以卖上班族所需要的产品,也可以针对企业所需要的产品,例如零组件、机器设备的使用需求来加以促销推广。
4.观光区
观光客聚集的地方包括风景区、古迹老街,温泉区…等等,观光区以观光客为主,另外也可以卖给店家。可卖的东西有工艺品、风味小吃、还有一些特产…等等。观光区的特性是,平常很少人(和工业区相反),到了假日就会涌进大量的人潮。
决定了高利润高成长的产品、地点和客户后,接下来怎么销售呢?一般常见是在当地租摊位或店面,但有时可不用租,例如若卖给店家或是企业的话,可登门拜访推销方式,或者如果知道消费者的联络方式,也可以采取网路销售、邮寄的方式。
如果在当地没有设店面,或许会省下房租,可是广告费就会增加许多,如果要用邮寄的话,这些订单处理、邮寄来回处理,也会花费较多的运费和管理人力。
另外如果没有在当地租一个店面或摊位的话,跟消费者的连结关系也会比较淡,凭什么消费者要购买你的产品?或许是比较便宜或许是有些特色,所以在这些方面就要做的特别突出才行,因为要让消费者长期实际购买爱用,就必需某些连结关系及适当的催化才行,例如住得近、亲友口碑、评价高赢得信任、或别人都做不到你做的好东西等等。
接下来,我们来看另外一面:成本面,其实很多人之所以没办法创业成功,除了没有办法找到高利润获利的产品之外,就是成本太贵,他可能有赚一点钱,但可是每个月的租金,还有人力工资、设备的支出,再加上进货、存货,就把它的获利完全抵销,甚至亏损累累,所以预先规划控制成本,是非常重要的事。成本控制策略首要考量自身在哪方面有优势,或容易创造哪些优势,例如一个不擅交际、亲友稀少的人,可以发展专业机器设备的优势,而人口众多的大家族,就可发展人力密集如观光餐饮业服务业。就企业的商业模式来说,重要的成本包括:
1.地租
如果是租商业区、市区的店面或摊位,往往都是非常昂贵,一坪需要好几万,但如果是租工业区或是住宅区,就会相对便宜,可是便宜的地方也往往没什么客人,营收就会比较少,这时候就必须要做比较研究才行。
2.工资
现在人力成本昂贵,不只是每小时多少薪资、劳健保问题,甚至还有一些雇用法律问题,例如损害赔偿、资遣费、工时的限制,如果是在旺季和假日人正多时要排休假,找不到人就没有办法达到雇用的目的,另外现在的人较不喜欢3K(脏、危、苦)的工作,所以很多的小型餐饮业要找到员工有实际上的困难,而若雇人有困难就要抬高工资,这些都是隐藏的成本。
3.设备
如果要节省工资就要在设备上多下功夫,但是一些自动化设备往往要价好几十万,且之后的维修,折旧费也很贵,所以事前就要评估好,花下去这么高的设备费用,是不是真的能够有它的效益,有时候用过的设备再转手就不值什么钱,这都要事前规划的。
4.仓储费用
如果需要摆放存货,例如像卖衣服厂商,他可能要放许多的衣服库存,需要仓库,就会多了仓库的租金,仓库的使用又可能需要仓库管理员的工资。
5.运费
不管是从原料产地送到制造地,从制造地送到门市,从门市送到消费者的手中,都可能会有运费的支出,如果这间店是在市区消费者当场购买,这样从门市到消费者的运费和时间就可以省下来,但从门市到制造地的运费还是必须要花,所以怎么样节省运费和时间,是需要规划的物流问题。尤其是运费可能会与租金有相互消长的关系,如果店是在市区,可能省了送到消费者的运费,但是又会多了租金。
6.广告
如何接触客户,让客户知道你有这项产品、有这项服务,注意并且信任认同,有兴趣愿意来了解,甚至产生购买拥有的欲望,就需要靠广告,广告有各种方式,除了竖立招牌或是运用一些灯光走马灯,来吸引路上的人车之外,也可使用办活动行销、置入行销、网路广告、电视广告、杂志广告等等,通常来说,在市中心的店面它接触到的人车比较多,大概只要竖立个招牌就有效果,如果是离人潮远。就需要发传单,或是利用各种的媒体广告来做辅助。
7.行销
行销包括了自业者这一端把货物送到客户那端,以及客户把钱送到业者这一端的双向过程,但消费者不是机器人,要达到这样必须先得到他们的心理认同才行。要让消费者实际的购买,除了认知是不够的,必须要让消费者除了知道这产品,而且还要有信心,相信买这个产品能够解决他的问题,不至被骗,所以就需要一些行销人员当中间说客,做一些说服的工作,行销也不一定是在现场的说服,可以透过网路或是电话的行销。
8.监管
如果不是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做,而是需要许多的员工互相合作,或是避免员工懒惰不努力,甚至要鼓励员工能够积极认真,准时达到目标,就需要有监督、管理人员,例如监工,这也是不可少的成本。
9.原料
基本的进货的原料成本也是不可少的必要成本。
10.制造
把原料制造成可以销售的商品加以包装的必要成本。
11.研发
通常一个有高利润的产品,是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和比较研究,所发展出来,人们常羡慕有人卖了什么产品赚了上千万,但是没有看到其实他背后做了很多的尝试及研发,发现在这地点,卖这产品,给这种族群的客户,能够有很高的利润,所以研发费用也是不可少。
12.利息
若有贷款,就会有利息的成本。
13.税金
对一般公司来说要缴营业税,和营利事业所得税,必须要扣掉税金才是最后的利润。
14.法律成本
有时候可能会在经营的过程当中发生一些法律的纠纷,不管是跟供应商之间、与客户之间,或是和同业产生竞争摩擦,和员工的对立,甚至员工损害了别人也要老板负责,就可能要聘请律师、上法院,甚至要损害赔偿…等等法律的成本。
看完上述,你应该能体会创业不易了吧!当然是可以小本创业,但绝不是闭着眼睛砸钱下去就行,所以像台积电那样能够有足够获利,而且能够长期获利的商业模式,真的不是那么简单。很多的企业它可能刚开始暂时有赚到钱,但过了几年后不敌同业竞争,客户流失,就使它的利润下降甚至赔钱,有些企业可能有赚到钱但太少, 失去了创业的目的,算一算成本和时间倒不如解散,回去上班。所以在投资创业之前,都要把这些商业模式的重要因素分析清楚,到底在这个地点,卖这个产品给这些区隔客户,是否熬得过竞争,在成本是不是过得去,在收益上是不是有足够的利润和成长性,都要先规划妥当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