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金流结构:工作5年赚够退休金~1

有一部影片深深映在我脑海中。它的画面首先出现一座旋转门,然后一群年轻人排着队鱼贯走了进去,奇怪的是,无论是多年轻、多英俊、多貎美、多有才华、多有理想的年轻人,无一幸免,只要走进这个旋转门,出来以后,全都变成了憔悴不堪、龙钟老迈,才恍然惊觉青春已经永逝了。这个旋转门是指什么?你第一个想到的可能就是「工作」。
根据台湾在2016年的调查,国民平均每个月生活开销是1万9千元(可算2万),法定最低工资是2万1千元,而在劳保的退休金给付方面,平均要工作长达27.62年,劳保加劳退每个月才能领到2万5千元左右的退休金。可是,要领这每个月2万元的退休金当生活费,真的有这么难吗?真的要被工作绑住这么久吗?我们可以思考一下,有没有可能,我们在学校毕业后能够多赚一点、多存一点,然后就可以提早退休,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,即每个月至少收到2万元以上的被动收入(不必工作就有收入)。

办法其实是有的。
方案一是年金保险。保险公司和社会活得比个人长久,理论上保险公司应该能利用它在时间和社会分担的优势,设计出优良的年金保险,但由于现在利率低、政府又不出面引导,现在市面上看到的年金,多半是每月只能领少少的3500元,就要年缴12万,20年缴240万,且进入提领期后已缴的钱永不退还(有保证期间或金额做弥补) ,保户领少缴多,不啻是当呆户。
以前则不然,有位朋友曾在20年前买到一张年金保单,年存12万,10年后,共存120万(存得快的5年就可存到120万),之后每月领回2万元直到终身(活愈久领愈多)。也就是利率20%,而且全部免税。他每年再拿这张保单的超高报酬,转做其他投资,买其他保险,可谓左右逢源、得心应手。如果你买到这种保单就幸福了。
买不到好保单就自力救济吧!
方案二是利用投资工具。我们先来做个试算,假设每个月要领2万,等于1年领24万,如果投资在10%的年报酬率的投资工具,那也就是只要存240万(或者分成数笔,每笔都有10%的年报酬率),就可以达到每个月有2万块以上的退休金,当然要达到这个240万的存款,做法可能因人而异,如果赚钱速度慢,每年只能够存10万,那就要24年才能够退休(差不多等于劳保),可是如果每年能够存50万,那不到5年就可以退休,所以,有一个重要的关键在于存钱的速度,存钱速度快,也就是毕业后一开始的年收入比别人高很多,而能够每年存到50万,那不到5年就可以有至少每个月2万的被动收入,当然我这里讲的是,「至少」每个月须要有2万的被动收入,来支付每个月2万的生活开销,如果能够再更多一点,那当然是更好。至少存到240万,是一个最低的底线,也是预防失业的一个安全保障,最低标准。(若你每月生活开销3万,那么保障资产目标应是3*12*10=360万,以此类推)

一个上班族,从上班的第一天开始,就应该要想到,万一工作没有了,怎么办?而且谁也不能够工作一辈子,所以从上班的第一天开始,就应该把240万这个数字牢记在心,最好另外开一个帐户用来累积这240万,严守纪律不可动用。存到240万,才能够有一个失业时的最低安全保障,即使工作没有了,也同样有每个月2万块的收入。而且,有了这笔现金流加现有工作收入,要再累积到500万就会更快。
这个自制退休金的模式,简单易懂,但还是有几点问题需要克服。
第1个问题是,如何快速地存到这240万呢?(不一定是存钱。看到好机会分批存股也算)要达到这个240万,速度当然越快越好。但如果每个月只能存几千元,每年可能10万都存不到。我们刚讲过每年存10万,还要24年才能达到240万,如果每年连10万都存不到的话,可以说是遥遥无期了。在现代社会,专心几年冲刺高薪拉高存款,而提早存到第一桶金,晋身资产阶级,会远远优于一直低薪穷忙存不到钱。我曾看过一篇报导,是说有一个年轻人在台湾上班存不到钱,后来外派到越南,月薪4万,包食宿,一年竟可存到45万,加年终奖金,5年就可顺利存到240万退休金!所以,想要快速退休的话,最好能够每个月存3万~4万,一般会考虑转职到高薪的科技业、金融业、外商公司、本国公司外派到国外、加班、升主管、或接案兼职、创业,或是做销售员,现在有很多的公司都需要销售员,销售员是按照业绩来给付报酬,业绩越好,收入就越高。当然也要看你的人脉、口才、技术和个性是否适合。这里提供你一个评估职业的方法,储蓄/支出倍数:总储蓄(或总资产)是每年支出的几倍,收入若全靠薪资所得,这个倍数最好是大于2,愈接近10愈好。如果是10倍,表示资产每年10%的收益就足以应付生活费,那就不必上班了。我曾认识一位竹科工程师,他每年收入就有240万,若他每年和普通人一样花24万,他只要工作一年多就可退休了。
另外,我必须提醒你,有研究指出,沉迷电视、网路游戏、或影集会使人变穷,因为被动等待、被动连续接收大量讯息、时间零碎化,会无形中徒然消耗许多宝费时间和精力,却无法使人有长进,还不如拿这些时间来冲刺高收入,提早退休。

第2个问题就是,存到240万后,每个月被动收入2万的前提,必须要找到一个每年获利10%的投资工具(就像为孩子找保姆一样),请注意,这现金流不一定是传统的直接领股利或利息,即使是不配息的投资工具,也可采「净值-配息分离原则」,把自己当成一家公司,一方面实现财富净值的效率提升,另一方面自己配息给自己,或者说是抽净值税。当然也可以部分采自己配息,部分采传统领股利或利息的方式来支付生活费。
可是,要到哪里去找这样的投资工具呢?
让我们摊开现有的投资工具箱,
1.银行利息
现在是很难的,台湾过去虽然曾经有过18%的高利率,可是现在来讲1%、2%可能会维持非常长的一段时间。
2.房地产
房地产的租金报酬率,在过去房价低的时候,有可能达到每年10%,但现在房价高涨,租金报酬率可能2%都不到。然而租金有个好处就是说,它的收入很确定,可用于支付贷款利息,也可随经济和利用方式而调涨,而且好地段的房价长期最终还是会上涨,可以和银行谈以房养老的退休专案。虽然现在房租的报酬率不到2%,但是如果贷款一半、房价上涨1倍,也相当于固定获利10%领20年的效果。另外,因为房地产可贷款,若自备20%买到房子,只要能在房价涨20%以上卖掉,本金就翻一倍,以本金50万,翻2次就变成200万。这也是为何很多人热衷房地产投资的原因。但房地产缺点就是昂贵且流动性不高,交易成本及税额高,法律复杂,临时需要钱时不易卖到好价,若不小心买太贵、买到问题屋,或付不出贷款本息,可能被法拍断头,会赔上百万。
3.基金
不管是在银行,或是跟保险公司,或是跟证券公司买的基金,或是在证券交易所买的ETF,这样的基金是不是可以达到每年获利10%呢?
(1)债券型基金或债券型ETF:
以目前来看,即使是高收益债,平均殖利率也不过5%、6%,而且还不能保息保本,(如果长期持有增值而后市价殖利率有5%、或买在大跌后的低点,以成本价计,高收益债可以达到10%以上。或利用高息货币和汇率操作,也可以达到10%以上。另也有人用债券型基金配息买个股或股票型基金。这些都几乎免税)。美国公债、投资级债券、房贷或担保债券、全球优质债券等较能保本,殖利率约3%~5%,如果是买这些债券,且基金公司够尽责的话,累积净值应该长期最终会上涨,所以如果20年间定期定额买进理论上应不致于赔钱,但要用钱时能赚多少,就看个人运气,因还要看汇率、金融市场波动、和基金经理人的功力。
(2)股票型基金或股票型ETF:

资料来源: Moneydj
股票型基金,配发股利很少,甚至不配股利(即使ETF也配发股利很少),而且股票型基金他没有办法达到每年固定涨10%,可能有的年度是亏损50%,有的年度涨100%,不稳定、且波动很大。虽然有统计说,长期来讲,股票每年报酬率有10%,但是那是指,20年放着不能动用,以多头期20年的涨幅,换算成年化的每年报酬率,一种理想化的一种事后平均值,但实际上,并没有这样子的一个股票型基金,能够保证要用钱时不赔,或随便买就每年都涨10%。而且股市泡沫,是央行用来保成长抗失业的炒作工具,泡沫与崩盘是无可避免,难保要用钱时不会刚好遇到大股灾,(例如生不逢时,有钱进场时正好遇到10年或20年的至高点,而5年后就要用钱),其实股票型基金出场时能赚多少,就看个人运气和技术,所以一般不建议上班族把全部积蓄都放股票型基金,它是属于零存整付的概念,在现金流方面只能当副餐,正常配置以1/2左右为宜。也有人用债券型基金配息来买股票型基金。而且最好是买ETF (因标的物本益比明确,有杠杆,且交易成本低),在低于历史平均本益比时买进。
另有平衡混合股债型的基金,只是减少波动,可以视为高收益债券型基金。
4.个别债券
为避免汇率风险,可选择zg公司债、银行债,利率约4%,或zg政府公债,利率约2%。单笔需10万以上。若非持有到到期日,中途在市场变现可能会有本金损失。且它通常是无担保债券,公司若破产也会有本金损失。另外,可转换公司债,可以在某特定价格转换为股票。
5.个别股票
股票其实是一种结盟关系的凭证,股价是为这种结盟所付的代价,就类似会员费,所以公司领导人好坏至关重要。虽然个别股票差异很大,但是它有一个最大好处就是,它如果是稳定增长、领导人治理经营很好的信誉公司,有稳赚的商业模式与制度,就能够稳定的每年固定获利10%以上,甚至翻倍成长。因为公司赚行销的钱,会比赚金融起伏不定的钱还容易,你和它结盟,就像是集体开店创业一样。据统计,平均股东权益报酬率达10%以上的台湾股票约有500家左右,并不难达成。所以就个别公司来看,是很有机会达到每年获利10%以上,而且没有亏损,所以就稳定性来讲,选择绩优的好股票,才是做为退休金管理的最好的工具。当然也不要只买一家个股,为减少风险,可利用整股或零股择优分散在50家以内。

接下来,我想就基金和个别股票,来做一个比较。因为新闻媒体常常推荐说,基金才是最好的退休金管理工具,因为基金不是只有买一支股票,而是买好几支股票,而且是由专业经理人管理,而且也可以用很少钱来买到最小的单位数,可以摊平降低成本等等。甚至于很多公司和政府的退休金帐户也都是买基金,似乎买基金才是退休金管理的唯一选择。
但另外也有一派主张说,股票会配发足够多的股利和增值,而且如果公司经营很单纯透明,符合趋势,赢得区隔客户唯一爱用重用,稳赚不赔,例如中华电信、统一超商,它的获利也是确实可靠的,比起基金的波动起伏来讲,更为可靠。

到底应该选择个股还是基金,作为我们退休金管理工具呢?这240万到底应该买基金还是买个股呢?

就上班族退休金管理来讲,如果只能买基金,则债券型搭配股票型方为上策,而如果要让这240万尽快产生至少每年固定24万的现金流,个股至少还领得到股利当生活费,来替代我们万一失业之后的所得,然而,股票型基金显然是达不到的,而债券型基金虽理论上可以做到,但配息可能不够,需搭配股票型,且取决于基金经理人的功力,能赚多少看你的运气,运作也不是很单纯透明(若要买,最好是分散放在几家大型基金公司)。另外,基金它受到国际金融政经情势及汇率的影响很大,什么时候会涨,什么时候会跌,即使是财金专家也不能保证,更何况是一般的人呢?这样如何保证每年固定赚到10%以上?你如何保证需要用钱时不会刚好遇到大灾难呢?这至少需要较高阶的技术才办得到。
以下我就列出,基金拿来当退休金工具的一些问题,

1.相对报酬
生活费是需要无论景气好坏,都要有绝对基本报酬,个股很容易可以做到。例如在2008-2009年全球金融海啸期间,基金大赔,很多基金净值亏损剩1/4,但台湾上市公司约有500家净值是增加的,课税后还有盈余配给股东。因为基金是「相对报酬」,即只要相对不比大盘差,就可以「大盘跌」做为亏损的正当理由。这是基金最大问题。
2.汇率
如果投资本国以外的金融市场,不管是用本国币计价或外币计价,多少都会受到汇率的影响,例如某个美元计价的基金是涨的,但是美元对台币是贬值的,这样就看得到吃不到。
3.结构
有的市场结构是很安定的,的确能够期待它会上涨,但有的市场不安定、暴涨暴跌,或是惯性结构发生改变,但我们又看不出来,歧路亡羊,结果就会招致严重的亏损,我们存240万很辛苦才存到,如果一下子亏损掉了,或被套牢很久才回来,怎么办?那就没有办法达到我们退休的目的了。
4.崩盘
基金有时候会崩盘得很深很久很严重,尤其是股票型基金,跌的幅度很深(净值剩1/4都不足为奇),而且亏损期间很长,虽然可以继续加买来分摊成本,但问题是存到这240万就是希望它能够马上开始为我们赚生活费,如果赚不到钱或反而遇到崩盘大赔,那继续再买有什么用呢?等到它有获利的时候,可能是10几年以后了。
5.类股轮动
曾经有一个朋友买基金,从开始买进到最后结束亏损回复原有的本金,竟然要花19年,这就是因为他买的一支基金刚好在高档,结果崩下来以后虽然景气有回升,可是回升涨的都是别家基金的别家类股,结果他原先买的基金类股,在这一波的景气当中没有涨回来,接着又再遇到新一波不景气,结果到第19年才回复。这样子也没办法达到存240万每年领24万的目的。
6.国际情势
谁都很难担保说,今年会不会来一个金融危机,或是大地震、或是世界大战,如果我们把辛苦存到的钱,拿来买基金,还冒这样的风险,那就太危险了。
7.泡沫化
因为中央银行为了要维持世界经济的稳定,避免通货紧缩,所以中央银行都希望通货膨胀、股市长红,对于股市的泡沫化,置之不理,所以股市常常出现泡沫化情况,看起来在上涨,事实上只是金钱游戏,这时候如果贸然投入的话,就有前面讲的19年后才结束亏损的情况,但若不买,这种泡沫化又可能维持很长的时间,例如2008年到2017年,这波泡沫可能达到10几年之久,所以买也不是,不买也不是。
8.意外
我们退休金就是希望能够有稳定的收入,每年都能够有10%现金进来,可是基金却是充满了新局意外,缺乏重复性。即使是债券型基金,由于有汇率和波动的因素,也是会有意外的发生,只是波动较小,长期填补机率较高而已,连每年赚赔都很难掌握,更遑论领固定10%现金当生活费。
9.时程
尤其是股票型基金,它上涨的时程很难掌握,何时起涨,涨多久、何时起跌、跌多深、何时崩盘、何时复原,都非常捉摸不定、难以类推,可能今年是上涨的,隔年却是下跌的,下跌的幅度有可能浅有可能深,看到涨时进场后,它反而下跌来整你,你停损出场后,它才大涨让你望尘莫及。
10.反应不及
当我们发现它下跌时,总想说它可能会再上涨回来,但它却持续下跌,那我们变成面对两难的抉择,要停损还是冒险继续放,甚至当我们开始感觉不对要做反应的时候,就有了10%-20%的亏损。
11.观察期
观察的时候可能基金就涨完了,或是就下跌了,等到我们再进场可能就没有什么空间。
12.进场时间
进场时间也不容易掌握,虽然说可以分批定期定额的进场,但是定期定额的进场,也会使报酬变得不确定。到底何时进场才能够赚钱,能够赚多少,都不能掌握。
13.停利
到底涨多少要停利呢?不停利也是不对的,因为我们退休金投资就是要有现金流进来,如果不停利的话,可能连帐面上的获利也会消失,只有停利才能够化为现金,维持我们的生活所需。
14.停损
要不要停损?要跌多少停损呢?停损也是一个问题,不停损当然是有危险,但如果停损2-3次,我们辛苦存的240万可能就减为剩100多万了,如何能马上再赚回那赔掉的100万呢?基本上,对资本有限的小资族而言,停损也是烧光资本的元凶之一,所以对上班小资族的最佳方案,应是慎选「不需要」停损的投资标的(是不需要,不是不要),当时间的朋友,拉长时间,让时间化解僵局。
15.成本价与目标价
想要有报酬,必须先掌握成本价与目标价,可是股票型基金成本价与目标价都很难控管,要有稳定利润很难。